作者:窦德荣
一、关于专题片的重大政治意义
1、2006年的第一天,农业税全国正式取消。
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
3、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4、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5、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支持发展‘一村一品’”。
6、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7、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因此,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展中国商标富农乡村行公益专题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专题片的摄制和播出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开展专题片的拍摄工作,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的宣传推广入手,目的是要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服务“三农”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产增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国际上通用的地理标志慨念为:区别商品来源于某一特定成员的地域或者该地域中的地区或地点的标志,而该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生产于该地理来源。
我国的地理标志,新商标法第16条定义为: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一)从各地县乡区域农产品(土特产)资源现实状况看,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与保护宣传推广的迫在眉睫。
(二)从国内消费需求上看,每一次农产品供给紧张,都反应出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宣传推广的紧迫性。
(三)从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后,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看。
从近期对22个种植类农产品地理标志样本的调查统计看,地理标志农产品价格在注册保护后比注册前平均增长3倍,最高达28倍;地理标志通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将当地80%以上的农户及农业企业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了地理标志注册和保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地理标志农产品直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山东省章丘市 “章丘大葱”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1999年注册保护后,其平均价格每年以20%-30%的幅度提升,1999年每公斤0.4元,2008年则达到2元以上,增长5倍以上,农民人均收入由3,177元增加到6,000元以上。
2、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用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本身有悠久的种、栽、养历史,这种取之自然、又养护自然的农产品生产模式,是当今农村发展中最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福建省柘荣县“柘荣太子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1年注册保护后,县政府和农民舍得投入,精心养护,“柘荣太子参”的种植面积由2万亩扩大到3.2万亩,年产值由4,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连续数年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3,成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3、促进扩大农产品出口。农产品没有商标就不可能进入国际市场,而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能大大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福建省平和县“平和溪琯蜜柚”2000年4月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后,市场空间不断拓宽,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2008年的出口量就达10万吨,占全国同类水果出口的90%以上。
4、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其生产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有效地配置农村劳动力。“公司+地理标志+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以地理标志作纽带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农产品商标和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为核心,生产、加工、物流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如江苏省盱眙县 “盱眙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4年12月注册保护后,“盱眙龙虾”的产业从业人员已近6万人,形成了养殖、加工、餐饮以及甲壳素、调料加工配套成龙的完整产业链,年销售额达5亿元,利润和税收总额达4,000万元,龙虾品牌无形资产价值超过10亿元。
5、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并带动旅游业等其它行业同步发展。地理标志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程度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出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发展格局。山东省沾化县“沾化冬枣” 2008年全县实现产业产值25亿元,其中围绕“沾化冬枣”的加工、代理、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产值近5亿元。
(四)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需要上看,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宣传推广的紧迫性。
搭建宣传普及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保护的知识、展示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形象、倡导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观念和质量意识的平台,努力形成全社会“注册、推广、保护、健康消费、喜欢我国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良好氛围。
(五)大力宣传中国农业资源文化,增强农民本土自豪感,提高“三农”对农业的投入,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一大批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来到城市,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不清楚自己的农业资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宝贵的价值。
因此提高全社会对地理标志的广泛认识,唤醒社会各界对农业资源-地理标志的重视程度,激发农民的本土自豪感,开展地理标志宣传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现实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在后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作了进一步阐述:“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就是著名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两个趋向”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标志着中国“反哺”时代的到来。
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中国目前总体上已经进入到应该而且有能力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一)从经济角度看,工业反哺农业可以理解为工业对农业的一种价值让渡。这里,工业指的是工业发展形成的绩效(税收、利润、工业化制度、工业化理念等);农业则泛指农业生产经营者、部分涉农工商业者以及农村、农民。
(二)受报酬率递减规律和恩格尔定律的影响,农业的比较利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受比较利益机制的驱动,农业资源不断向非农部门转移,而外部资源却很难依靠市场的力量进入农业领域。特别是中国农业发展还有特殊性,在可预见的将来,农业发展面临三个“不可逆”:一是人口增长不可逆,二是土地(特别是耕地)减少不可逆,三是农产品(粮食)需求增长不可逆。这三个“不可逆”进一步加剧了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
上述两个方面决定了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必须“反哺”农业,使农业生产经营者至少获取社会平均利润,避免“重要却无人重视”的尴尬,实现“等量要素获取等量收益”。
(三)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要求工业“哺育”农业
农业提供生态产出、工业提供农业的生态投入、生态消费者支付生态生产成本,这就是工业化背景下分摊生态责任的基本逻辑、工业“哺育”农业的基本思路。
(四)农业积累的历史贡献要求工业“回馈”农业
在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快速发展经济,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一些关键时期,广大农民忍辱负重,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脊梁支撑着前行中的民族躯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农民自己的创造,方使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由此为结束农业哺育工业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个历史转变,是亿万农民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以后才能够出现的。
(五)反哺成本与反哺主体
一般而言,工业化进程中的工农业关系演化依次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即以农补工阶段、农工自我发展阶段和以工补农阶段。反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注:冯海发(1995)在考察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的特征后,测算出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标志有四:一是农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份额降到15%以下,在工农业增加值结构中工业份额是农业份额的3倍以上;二是农业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降到30%左右;三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四是人均GNP 按1980年美元计算达到1500美元以上。)。中国目前总体上已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下面着重分析工业反哺农业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反哺成本、反哺主体和反哺的实现机制。
从农民的角度看,“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穷。无论是取消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还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农民务农种粮的风险,抑或是通过提高存量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和农民子弟的文化水平,以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而减少农民,其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反哺农民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摄制和播出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国地理标志》,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历史发展的需要,这是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是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应有的社会责任重要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地理标志》摄制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