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清代乾隆年间(约公元1736年),宜宾即古戎州、又称叙府,城内有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因家境贫寒,常年靠吃青菜度日。为了使青菜易于保存,聪明的妻子越春琢磨出一套腌制青藏的方法:取青菜嫩绿杆茎肖成细条,佐以红糖、食盐及移种天然香料,巧制入坛腌储。因其嫩似幼芽,其夫取名曰“芽菜”。
二、自然地理
宜宾芽菜是著名的四川“四大名菜”之一,是宜宾的特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可考资料清嘉庆《叙州府志。物产》中记载:“葱韭蒜......白菜青菜蔓菁.....各厅县志皆有。”说明当时做为芽菜的原料——青菜已经有较为广泛的种植了。
宜宾芽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产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香、甜、脆、嫩、鲜,并得以代代相传成为四川家喻户晓的传统酱腌菜。
首先,宜宾芽菜的加工原料二平桩作为四川宜宾市地方特有品种,属于小叶芥类,成熟后的根条柔嫩而富有弹力,为宜宾芽菜最佳的原料。
其次,宜宾市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和湿润。空气和土壤环境中有丰富的适宜腌制发酵的微生物。这些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在芽菜的腌制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宜宾芽菜独特的风味。这让我们想起宜宾市另外一个享负盛名的特产——五粮液,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宜宾芽菜的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加工工艺。据资料记载,在清光绪年间,叙州(宜宾旧称)近郊的农户将其青菜去叶剖丝,晾晒适度,拌入食盐、红糖,再加入香料配制装坛腌储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