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工商总局解决商标审查积压、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等方面情况,在介绍工商总局解决商标审查积压的情况时,付双建强调:近三年共审查商标注册申请363万件,审查周期已由加快审查前的36个月以上缩短至1年之内。累计核准注册农产品商标93.74万件,地理标志突破千件,达1012件,近三年注册的地理标志相当于前15年的2.36倍。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法律概念源自《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的原产地名称。我国于2001年入世时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明确规定:“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
1985年中国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开始履行有关地理标志规定的国际义务,1987年10月,总局商标局首次对国外原产地名称“丹麦牛油曲奇”成功实施了行政保护。1995年3月起,商标局开始受理地理标志商标申请,年内共注册14件地理标志商标。2004年为响应国务院一号文件号召,商标局开始加快对地理标志的审查速度,至2007年底注册件达到301件。2007年以后,绿色通道的开通进一步加快了审查速度,地理标志注册量迅速上升,2008年注册和初步审定230件,总量达到531件;从2009年开始将地理标志注册审查周期控制在一年之内,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福建西岸经济区等予以支持,重点联系,对这些地区的地理标志注册申请予以优先审查,加大指导力度。2009年注册和初步审定240件,总量达到771件。截至目前,已累计注册和初步审定1012件地理标志(其中外国地理标志37件),突破1000件大关,地理标志近三年的注册和初步审定量就相当于过去15年的2.36倍。
从2010年2月对81个种植类地理标志农产品调查样本看,2009年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从业人员达到当地总人口的24.16%,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价格比注册前平均增长87.69%,最高增长达500%;种植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农民平均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8.78%,比注册前平均增长75.39%,最高增长达5倍。地理标志商标富农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理标志商标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推广“协会+地理标志+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把特色农产品生产农户和企业组织起来集中管理、规模生产和市场营销,充分发挥特色品牌产业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解决农村人口就业。“盱眙龙虾”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保护后,形成了养殖、加工、餐饮以及甲壳素、调料加工配套成龙的完整产业链,年销售额达5亿元,利润和税收总额达4000万元。
“中宁枸杞”吸纳了中宁县2万余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从事枸杞生产、加工、销售工作,在枸杞生产旺季每年吸纳南部山区及周边市县近20万人从事枸杞采摘,600余人从事枸杞收购,7000余人从事枸杞捡选加工。
二是地理标志商标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福建地理标志产品覆盖312个乡镇,受益人口达660多万。去年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农民人均收入3275元,比注册使用前增长72%。浙江“径山茶”品牌效应给产品带来高附加值,09年单价增长37%,茶农增收1.5亿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青海“循化线辣椒”注册使用后,单价由2007年的每公斤1.6元,提高到2010年的每公斤7元,实现收入增长3倍,并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益人口从占全县总人口的40%增加到70%。
三是地理标志商标有效的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福建省安溪县几十万农民都受益于“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保护。2009年,全县110多万人口中涉茶人口超过80万,涉茶行业总产值达到73亿元;农民年均纯收入7778元中有4200元来自茶业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54%。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包装印刷、茶叶机械、茶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地方已经形成一条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动的集加工业、旅游业等多项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安溪由“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