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北京,清晨已夹秋意。早上8时的中国大饭店看上去还有点冷清,相比之下,一层的宴会大厅却早已聚满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高管。吸引他们的,是未来10个小时于此发生的十几场“高端对话”,包括林毅夫在内的国内外20余位业界专家将在此就同一话题展开讨论,而这个足以吸引各界目光的话题,正是“农村金融的发展战略”——是的,这一次将目光聚焦“农村”的,不是政府官员、不是人大代表,而是掌控资金脉动的金融机构。
9月14日,在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之际,财政部与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
银行为什么不愿意贷款给农民?
历经百余年的扩张和创新,现代金融的疆土几乎涵盖了投融资需求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明显滞后于其他业务,银行为什么不愿意贷款农产业企业呢?
国际金融公司全球金融部门技术援助部负责人潘洛斯?万润吉斯将其中的原因浓缩为三个字——“风险高”。
首先,农村金融面临着更昂贵的服务成本。来自农村地区的借款人距离较远、人口密度较低,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又有着特殊的季节因素和来自不可抗力的风险,诸多因素聚集后,便成就了农村金融业务居高不下的操作成本,商业银行不得不望而却步。
其次,农村金融也要符合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通常来说,从播种到收获,或是从牲畜诞生到出栏,往往要历经很长时间。这就意味着借款人没有连续性的还款能力,只能以“块状分期”的方式来偿还贷款,其间的贷款风险自然上升。
另外,来自农业和非农业生产活动的收入多种多样,这使得对贷款产品适应性的评估更趋复杂。同时,不确定性的自然灾害也将使得生产和产量发生波动。在市场不完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产量的动荡往往带来幅度较大的农产品价格波动。
最为症结的,有融资需求的广大农民或许根本没有可供抵押出让的土地所有权,或者是土地价格过低,而以农业动产作为抵押的操作难度可谓更大。
对于中国而言,中央财经领导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问题,中国一样都不少。”
农业金融为什么势在必行?
尽管如此,万润吉斯还是一语道破了资本之于农村的意义,正如他所说的——“金融是改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必要催化剂。”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也指出,农村发展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消除贫困、保持稳定、平衡发展都要立足于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在提供资金、服务和配置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状况和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此,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在中国城乡迅速变革的这一时代,农村发展需要采用全面、综合和可持续性的方式。在可以加快农村发展的多种工具中,一个重要工具句式发展农村金融。”
当然,银行并不是纯粹的慈善家,农村金融提速的背后,势必是相比从前更可观的业务利润。
在佐利克这位叱诧于美国金融界和政界的风云人物眼中,中国的农村金融大有可为。“中国有超过7亿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这对小额金额和农村金融而言,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市场。”佐利克说。
佐利克介绍说,在发达金融市场中,每个成年人平均拥有0.82笔银行贷款,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一比率估计只有0.12。事实上,在中国的大多数农村地区,只有少数几家位于县城或镇中心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者,竞争有限。而且,据佐利克了解,目前中国尚有2000多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网点。
事实上,农村金融之所以势在必行、甚至切实可行,其动因不可能只来自一方。资本在消除中国当前城乡二元化差异中的巨大作用、农村金融服务的严重缺位,及商业银行于当前经济形式下对开发农村市场的利益诉求,都在推动农村金融的启航。这格局就好像台下就座的来宾,他们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是经济学家、有的是银行家、有的是机构投资者、甚至也有商人。
研讨结束后,国际金融公司与北川富民村镇银行和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就相关投资和贸易融资项目举行了签字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