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延伸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血脉,见证了共和国的兴旺发达,承载着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能源的历史使命。多年来,集团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积极探索企业持续发展之路,以能源推动发展,以责任构建和谐。
一、中国石油集团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英文缩写“CNPC”,中文简称“中国石油集团”)是199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批准建立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国家控股公司和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同时也是一家世界领先的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市场销售、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型能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是国内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拥有大庆、辽河、新疆、四川等13家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大连石化、兰州石化、抚顺石化等16个大型炼油化工厂和19个油品销售企业,以及一批大型石油石化科研院所和工程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等企业。油气投资和技术服务业务在立足国内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扩展到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俄罗斯、美洲、中东、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截止2006年底,公司在岗员工总人数158.9万人,资产总额近1.4万亿元,销售收入超过8000亿元,所有者权益8791亿元。在2007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家大公司排名中居第24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股份”)是集团最大的控股子公司(集团拥有其88.21%的股权),2000年4月分别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中国石油股份以完善透明的公司治理、较强的盈利能力赢得国际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2006年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亚洲最赢利公司第1名、“亚洲最佳治理公司”第3名、“亚洲最佳管理公司”第3名。2006年在《石油情报周刊》世界前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居第7名。
二、中国石油集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认识
中国石油集团作为一家综合性能源公司,要更好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树立新的社会责任理念,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职责,不断提升软竞争力。同时,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其企业性质和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公司必须始终坚持国家利益之上,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进入新世纪,中国石油集团明确了建设成为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确立了“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倡导“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理念,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努力实现能源与环境、生产与安全、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不断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并致力于“三个责任”的有机统一。即:突出发展油气核心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认真履行好经济责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为己任,认真履行好政治责任;依法诚信经营,坚持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关心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支持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树立负责任大公司形象,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
中国石油集团坚持实现企业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并行。2006年2月首次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并以此为新的起点,与各方人士携手共进,以企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中国石油集团的重要社会责任实践
中国石油集团认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做强做大主营业务,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多作贡献;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中坚作用;必须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与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1.加快主营业务发展,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作为国家石油公司,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努力增加油气产量,持续稳定市场供应,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的需求,是中国石油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
中国石油坚持把勘探放在首位,突出重点,加大投入,依靠科技,油气储量进入了新的增长高峰期。近三年,国内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均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均超过3000亿立方米,石油储量接替率保持大于1。同时,实现了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06年,中国石油国内原油产量达到1.066亿吨,天然气产量442亿立方米。在国内已建成了大庆、辽河、新疆、长庆、西南油气田和塔里木6个年油气产量当量超过千万吨的大型油气田。尤其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稳产5000万吨,40多年来已累计生产原油超过18亿吨,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这些年来,在立足国内勘探开发的同时,为增加油气供应,缓解国内石油供需日益突出的矛盾,中国石油按照中央的部署,从1993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开展国际化经营。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际业务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海外油气投资、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和国际贸易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已在国外建成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俄罗斯、美洲、中东、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2006年,海外原油、天然气作业产量达到5460万吨和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2807万吨和38亿立方米;国际贸易总量达到9439万吨,贸易额293亿美元。
坚持把公司业务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积极服从服务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大力发展在西部各省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和炼油化工业务。为把塔里木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同时满足东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优质清洁能源的需要,改善大气环境,投资400多亿建成了横跨10省市区、长约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还建成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以及乌鲁木齐--兰州的西部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干线,共同组成西油东送能源通道,进一步把西部地区的油气资源与中东部地区的市场连接起来。在新疆独山子、塔里木、四川成都、广西钦州等地投资兴建一批炼油、乙烯、化肥工程。积极推进与陕西省的石油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合作,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下游综合利用,到2012年鄂尔多斯盆地将建成我国又一个石油天然气的重要能源基地。这些已经建成或规划建设的大型重点石油石化项目,必将对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我们积极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技术改造,扭转了吉林石化、抚顺石化、大庆石化和辽阳石化等炼化企业多年严重亏损的局面。这些举措既加快了中石油炼化业务的发展,又为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把保障国内油气市场稳定供应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几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加强油气管网和营销网络建设,建成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加油站1.8万多座,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和石油石化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基本形成,有效增强了供应保障能力。近两年,在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业务大幅亏损的情况下,我们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炼油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加工负荷率达到97%,努力增加成品油市场投放量。还采取减少出口、增加进口、调剂流向等措施,有效保证了“三夏”农用油、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川渝大旱、广东台风等用油高峰期和特殊时期的稳定供应。作为国内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化肥定价和地方限价,加强售后服务,在国内市场需求旺季,明令所属企业停止出口化肥,为保障农资市场稳定供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中石油天然气的供应已涉及25个省市区、约4亿人,保障天然气供应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针对天然气需求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公司严密组织陕京线、西气东输管道等重要供气系统的气源调配,加快管道联网、地下储气库和应急管网建设,加强产、运、销、储综合平衡,优化用气结构,保障了重点地区城市居民、公共事业和重点工业用户的安全平稳供气。
中国石油集团把发展新能源业务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制定了新能源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通过加大煤层气的勘探力度,已在沁水盆地南部、宁武盆地等地区发现了3个煤层气田,累计获得三级储量2296亿立方米。2003年,我们与中粮集团等单位合资建设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吉林燃料乙醇项目,生产能力已达到50万吨,去年共生产燃料乙醇37万吨。我们还先后与国家林业局、四川、云南和山东等签署了共同建设林木基地和生物柴油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公司还将进一步搞好油页岩和油砂资源评价,推进太阳能、风能和水溶气利用研究等工作,努力增加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供应。
2. 把安全环保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
石油石化生产大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安全生产风险较高的行业。油气勘探开发、长输管道大多涉及水源地、生态敏感区,许多炼化装置濒临江河湖海、位于大中城市,环境风险比较突出,中国石油集团深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对企业的特殊重要意义,始终认为安全环保工作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牢记重大安全环境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大力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强化节能降耗,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
近年来,集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以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和根本好转为目标,大力强化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狠抓执行和落实,见到了一定成效。致力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创立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与监督分离的安全监管制度,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统一规范的HSE管理体系。以实现本质安全为目的,关停淘汰危险性高、安全环保隐患大、技术不成熟的装置,加大安全隐患治理投入,实施了一大批重特大隐患治理项目;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建立健全生产受控管理体系,加强干部员工安全知识和操作能力培训,狠反“三违”,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和过程控制,将员工的生产操作行为置于严格的受控管理之中。经过几年努力,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中国石油集团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注重从生产建设的源头上把好环境保护关,坚持环评不通过不立项,排放不达标不生产,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注重生态保护与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油气产量、加工量及主要化工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2006年,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石油类和COD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了4.6%和5.4%,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在西气东输管道建设过程中,用于水土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占总投资的3.6%,仅为了保护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公司将200公里管道向北平移,增加长度15公里,增加投资2亿元。位于沙漠腹地中的新疆石西油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异常恶劣,公司创造性地以沙生植物为主开展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在昔日沙丘连绵、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开发出了80多万平方米的绿洲,实现了生产与环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新疆石西油田开发建设工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环境友好工程”。位于辽河自然保护区的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2006年,塔里木油田牙哈凝析气田和哈德4油田开发、陕京输气管道等5项建设工程分别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
在做好企业环保工作的同时,集团还努力向社会提供清洁能源。通过大力发展天然气,增加天然气供应,促进了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部分大中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为支持北京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在原有陕京一线的基础上,加快建成了被誉为“绿色奥运信誉工程”的陕京二线,实现了向北京市双管线、多气源供气。北京用气量从1999年的7.5亿立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38亿立方米,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级及以上天数逐年增加,去年已达241天。中国石油集团将继续竭尽全力为北京实施“蓝天工程”和举办“绿色奥运”提供有力支持,重点采取三项措施:按与北京市商定的计划,确保今明两年供气目标的实现;启动24项成品油质量升级项目,确保向北京市供应的成品油达到新的质量标准;完成对北京及周边所属炼厂、油库、加油站及相关运输车辆的油气回收改造工程。
在节约和优化利用资源方面,公司按照国家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的原则,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以节能、节水、节约和集约用地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尽管我们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油气产量、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但万元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7%,万元企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了56%,节能591万吨标煤,节约新鲜水7.7亿吨,代油节油1000万吨,节约使用土地12900公顷。“十一五”期间,中石油将继续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调整结构,大力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切实加强管理,挖掘节约潜力,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建设节约型企业。到2010年,所属各企业全部达到节能节水型企业标准,主要用能用水单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可比先进水平,万元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左右,新鲜水用量下降30%左右。
3.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着力构建和谐矿区
石油石化矿区是伴随石油工业的崛起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的,是广大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和家园。构建和谐矿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石油全面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多年来,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快建设繁荣稳定平安的和谐矿区,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中石油的发展源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为此,公司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积极为员工搭建成长的平台和事业的舞台。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初步形成了两级技术专家队伍,建立了科研项目首席专家招聘制度和技能专家聘任机制。先后聘任了1000多名两级技术专家和800余名技能专家。目前,中石油拥有院士16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60名、教授级高工800名,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300名。公司十分注重员工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组织实施了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人员和海外业务人员“四大培训工程”。仅去年就培训员工76万人次。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岗位练兵等措施,职工队伍素质逐年提高,形成了一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成为推动石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矿区的重要内容,是检验企业是否真正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严格遵守《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劳动合同、薪酬分配、女工保护、工伤保险等规章制度。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突出工作业绩,完善薪酬体系,坚持工资增长向一线员工、艰苦和关键岗位以及海外人员倾斜;为员工建立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生育保险,及时、足额缴纳各项保险费用。关注员工健康,对职业病危害进行监测和治理,定期开展员工身体检查,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大庆油田公司等8家企业获得“2006年度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称号。
中石油现有约160万在岗员工,生活在石油石化矿区的石油职工及家属超过500万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在石油队伍中也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特征,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增大,维护稳定工作的压力加大。我们始终把维护矿区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应尽的社会义务,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矿区建设力度,加快危房、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推进边远矿区调整改造,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矿区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有效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中石油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妥善协调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再就业,总体再就业率已达78%,有些单位再就业率达到95%左右;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安置职工子女、职工家属就业,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克服困难,努力接收安置复转军人,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积极实施“送温暖”工程,热情帮扶困难职工群众,发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建立“送温暖献爱心”基金,对困难群体采取多种方式实施救助,有效化解了不稳定因素。
4. 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真情回报社会
这些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回报社会。
坚持“企地合作、双赢互利”,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和石化业务的发展,在祖国边陲、沙漠戈壁和盐碱荒滩,一批城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并蓬勃发展,对于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大庆油田所在地大庆市就是随着油田开发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辽河油田所在的盘锦市从芦苇荡中建设而起,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交通发达的地级市,成为辽宁省的第一利税大户;新疆油田所在的克拉玛依市从戈壁滩中崛起,已建设成为新疆第二大城市,被誉为“戈壁滩上的江南”。近年来,我们在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继建设和规划建设了一批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石油石化重点工程项目。比如,我们投资260多亿元建设的新疆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支持革命老区建设,我们与陕西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延安规划建设百万吨乙烯工程,对于带动陕北及周边地区发展,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改造、百万吨乙烯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抚顺这一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充分考虑社会需要,投资修建了一批公路、水库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设施,造福当地人民。在塔里木盆地,我们投资建成了总长度达436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穿越流动沙漠的“绿色长廊”,极大地改善了沙漠腹地的交通条件。在新疆,我们投资40多亿元建设克拉玛依引水工程,解决了沿途400公里范围内人民群众的饮水和工农业用水问题。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扶贫帮困的工作部署,积极实施对口援助。近年来,先后对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等10省区的一批贫困县乡进行扶贫。“十五”期间累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筑路修渠、架线送电、水利灌溉、投资办厂等上百个“输血”和“造血”项目,修建了3000多公里的城乡和村级道路,改善了2万多人的居住条件,帮助6万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2002年以来,对新疆6个贫困县进行持续定点扶贫,实施了62个脱贫和扶贫开发项目,改善了当地农牧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使6个县的GDP增长54%,当地牧民的年人均收入增长了33%,有28000人实现了脱贫。对西藏那曲地区双湖进行对口支援,先后派出两批援藏干部参与援助工作。截至2006年年底,为双湖提供援助资金超过1亿元,使昔日贫困落后的牧区渐渐变成了藏北高原上的明珠。今年初,我们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以及10个省市电视台推出了“中国石油全国农产品深加工招商项目免费广告”,以信息扶贫的方式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批农业深加工项目找到了出路,扩大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
注重发挥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率作用,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响应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专项扶助行动,2006年共捐款1030万元,可建水窖1万多口,帮扶1万多个西部缺水家庭解决用水难问题。针对突发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积极开展捐助工作。2003年为抗击“非典”捐款2000万元,2005年为印度洋海啸灾民捐款1346万元,2006年先后向遭受洪涝灾害的广东、福建、湖南、江西捐款1900万元。我们积极支持国家教育事业,投身希望工程建设,倾力助学助教,组织开展了“播希望火种,献石油爱心”等活动,设立了“中国石油奖学金”基金,累计捐建希望小学149所,先后资助近3000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我们还持续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帮扶困难家庭,帮助贫困学生,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受益群众近47万人次。
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我们始终把服务奥运、支持奥运作为一项重要义务和神圣使命。2005年,我们正式成为第一批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其后独家赞助了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仪式暨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活动,支持和赞助北京2008残疾人奥运会、中国残奥代表团。我们还在石油石化企业组织开展了“绿色奥运、绿色石油”万里行等大型主题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在石油员工中宣传奥运理念,弘扬奥运精神,营造了人人关心奥运、人人支持奥运的良好氛围。
在海外业务发展过程中,中国石油集团充分理解和尊重资源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选择,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促进所在国经济发展,支持社会公益活动,造福当地民众。在帮助苏丹建立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的同时,采取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苏丹本土化的技术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捐资修建医院、学校、水井、道路等,使当地150多万人受益;通过石油合作,苏丹累计获得石油收入176亿美元,占其全部外汇收入的70%,近5年GDP年均增长6%,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委内瑞拉中委石油合作项目,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中石油的作业队伍连续8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被委方树为HSE典范,公司还与委方组建工程技术服务和钻机生产合资企业,帮助其建立本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开拓南美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在哈萨克斯坦,累计捐资3000多万美元,援建医院、学校以及农业项目等,还向二战老战士捐赠了住房。在印尼,仅去年就出资640万元,帮助修建道路、发展农业。在中外石油合作中,我们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促进了资源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增进了理解,传播了友谊,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增强信息沟通
2007年2月,中国石油集团发布了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该报告是在原有财务运营年报的相关信息基础上独立形成的,是公司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和阐释自己的责任理念和履责实践,也是公司负责任行动的具体体现。
该报告遵循了客观、真实、透明的原则编写。全文共计4.7万字,内容严谨,体系相对完善。报告还在国内首创了公司独立责任指标信息发布(分财务运营、安全、环境、员工、社会公益五个方面共计25项指标),量化了责任实践,提升了报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着眼于和国际接轨,报告同时还参照了相关的国际责任指南和指标体系GRI和IPIEAC/API的相关指标。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也于2006年4月发布了其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团决策层已决定建立报告发布制度,今后逐年将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逐步完善报告的内容体系和指标体系,持续性地建立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提供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增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互动,以期持续改进和提升中国石油集团的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