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本站搜索
Ralph Lauren,Ralph Lauren Polo,Ralph Lauren Outlet,Ralph Lauren Uk,Supra Shoes,Supra Footwear,Supra Skytop,Supra Tk Society,Mulberry Bags,Mulberry Outlet,Mulberry Uk,Mulberry Handbags,ralph lauren,polo ralph lauren,ralph lauren outlet,ralph lauren italia,piastra ghd,piastra capelli ghd,piastre ghd,ghd italia,scarpe mbt,mbt outlet,mbt online,mbt italia,reebok easytone,reebok zigtech,reebok shoes,MBT,Zapatos MBT,MBT Zapatos
发展模式
示范案例
招商引资
龙头企业
规划指导
专家点评
首页示范案例
     
 
历史性跨越———黑龙江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纪实


      近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从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传来:今年垦区粮食总产达330.5亿斤,创造了4年增产粮食130亿斤的奇迹;粮食商品量首次突破300亿斤大关,可以保障全国一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农业部日前作出决定,表彰该垦区粮食生产商品量突破300亿斤。
  这是农业部继1997年和2005年后第三次对该垦区予以表彰。
  在今年春旱夏涝、伏旱低温等历史罕见的多重自然灾害下,垦区4000万亩的黑土地上,如何再创大丰收奇迹?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北大荒。
  北大荒精神引领垦区前行
  一到北大荒,记者就听到了被垦区人民广为传颂的“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的感人事迹。
  徐一戎用毕生精力研究推广的水稻“三化”栽培和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把高深的水稻栽培理论转化成稻农都能轻易掌握的“傻瓜技术”,在黑龙江垦区创造了1600万亩寒地水稻平均单产1200斤的奇迹。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以来,仅垦区累计推广应用徐一戎的科研成果面积就达1.5亿亩,累计增产粮食600亿斤。
  如今,已86岁高龄的徐一戎每年仍有100多天在基层培训、指导稻农,其科技成果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转化成了现实生产力。
  再来听听“白加黑”和“5加2”工作法,以及“六个包子”的故事吧。
  今年夏天,正是田间管理最忙时节,垦区的很多农场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每天驱车在相隔几百里的农场间穿梭检查、指导工作,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为了节省时间,隋凤富就在赶往下一个农场之前,带上6个包子凑合一顿饭。
  在二道河农场,正在检查农忙秋收的隋凤富说:“尽管6月份以来,我们遇到了低温寡照和多雨天气,但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昼夜奋战在生产一线,抓住有利时机加紧施肥、除草,保证了今年垦区300亿斤商品粮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再辛苦心里也甜啊!”
  在垦区,不仅隋凤富一个人这么忙碌,整个垦区都充满着忙碌的气氛。在红兴隆分局采访时,分局党委书记常绍峰告诉记者:今年分局取得了粮食大丰收,得益于农场干部职工落实了“白加黑”和“5加2”工作法。这个工作法就是夜以继日、自觉一周干七天的拼搏精神!
  在建三江分局采访时,很多干部职工告诉记者:农事最繁忙时,分局党委书记王金会凌晨3点就在田间地头召集大家开会,他自己凌晨两点就已经在地头忙乎转悠了。记者见到王金会时,他正在为丰收“发愁”:“今年打了这么多粮食,我真发愁缺少晒粮场地和仓储设施啊。”
  在垦区的庄稼地、晒粮场院、粮食加工厂……记者见到了许许多多热爱这片土地,在这里辛勤劳作的可敬可爱的农场干部职工。垦区今年粮食产量实现330亿斤,最根本靠的就是这些勤勤恳恳、奋斗不息的北大荒人,靠的就是这股开拓创新、志在一流的北大荒精神!
  翻开北大荒史册,透过一组组详实数据,可以看到北大荒令人瞩目的业绩和为国家作出的卓越贡献:
  从开垦初期年产粮480万斤到1978年年产粮50亿斤,用了30年时间;从年产粮50亿斤到1995年年产粮达到100亿斤,用了17年时间;从年产粮100亿斤到2005年年产粮突破200亿斤,用了短短10年时间;而从年产粮200亿斤到2009年年产粮330亿斤,仅用了更短的4年时间。
  60多年来,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3592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760亿斤。
  这一连串闪光的数字,表明垦区粮食生产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的4次跨越;
  这一连串闪光的数字,也让我们解读到北大荒人汗水和泪水交相辉映出的美好精神风貌。
  现代农业装备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
  田野中,一台大型玉米收获机宛若一头昂首的巨龙,这边轰鸣的龙头“吞进”一排排玉米,那边龙尾“甩出”一堆堆粉碎的秸秆。正在忙着秋收的友谊农场职工王明刚告诉记者:“这是上个月底花28.8万元新买来的,国家还给了5万元购机补贴呢。机器收玉米不但又好又快,同时还能粉碎秸秆还田。收完自己家的400亩地,出去搞机收一年还能收入10多万元,两年多就能收回成本净赚!”
  王明刚对购买农机的欣喜之情,是垦区绝大多数农机户高昂热情的生动写照。现在垦区拥有国内最先进、马力最大的美国产“凯斯535”轮式拖拉机,这台总投资240万元的拖拉机工作一个班次(24小时)可整地作业2000余亩。
  大农机是推进现代大农业的必由之路!
  2004年以来垦区农机化发展最为突飞猛进,垦区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工程,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和配套的具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机具,到目前已拥有世界智能化大马力现代农机装备600台(套),重点装备了226个作业区。
  在红兴隆分局农机博览园里,记者看到,从美国凯斯、迪尔等公司引进的世界一流的智能化农业机械,取代了往昔以东方红-54、德特-75、E-512等老式农机主导农业机械化的历史。
  站在859农场一望无垠的大豆田间,记者看到一个极为壮观的场面:世界最先进的4台绿色迪尔拖拉机和3台红色凯斯拖拉机联合编队作业,一边收获,一边整地,一条龙作业。场长徐耀辉自豪地介绍:这些现代农业机械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量播种、变量施肥于一体,一次完成深松、浅翻、整地、播种、和墒、镇压等六项作业,使垦区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过去20天的活儿,现在三五天就可结束。
  北大荒农机化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大大提升了垦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始终引领着中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拥有农机资产总值87.52亿元,农机总动力达564.3万千瓦,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被誉为“中国农机化事业的排头兵”。
  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基本改变了垦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土壤深松、秋整地、秸秆还田以及其它先进农业机械耕作方式的实施,实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达到了抗旱防涝的目的。由于机械力量的增强,能够抢农时争主动,做到了百分之百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秋施药,春天不动土、不整地,奠定了农业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技创新让风景这边独好
  在七星农场,记者发现一个能保证增产高效的“宝贝”———机器人,这是由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七星农业分公司自主研发的苗床精密播种器,10平方厘米范围播种精确度在275粒,种芽均匀一致,播种一栋大棚过去用人工需要6小时,而用机器人可节省3个小时。
  你信么?种田调调垄台方向、对对角度就可获高产!在北大荒就有这样神奇的事。“我们与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水稻磁西偏北23.5度高光效栽培试验,可以使每亩水稻增产8%-10%。”农垦建三江分局农业局局长尹刚对记者说。神奇自有其道理,磁西偏北23.5度种稻,可使水稻顺着地磁方向,更多受光、增加积温。自2004年以来,建三江分局累计投入农业研发、技术推广应用等资金1.45亿元,推广应用新成果20多项,其中工厂化集中浸种催芽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今年全分局水稻集中浸种催芽达60%,统一供应秧苗的比例达10%。
  垦区近年来积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现代化大农业支撑能力。垦区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体系。15年来,垦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课题)216个,有16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垦区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黑龙江垦区拥有一支由15个科研院所,9个技术推广中心,103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和7万多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庞大科技支撑体系。依托这一体系,垦区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
  在建三江七星农场职工张景会的家庭农场,张景会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册子对记者自豪地说:“按照农场发的这本《水稻高产标准化栽培操作规程》种粮就能高产,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两年,我的水稻亩产都突破了700公斤,亩效益超过500元。”
  张景会小册子里的技术就是徐一戎用毕生精力研究推广的水稻“三化”栽培和叶龄诊断栽培技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黑龙江垦区的每个水稻种植户家中,都有一张总局农业部门免费发放的“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在垦区,“按图种稻”成了农户增收致富的金科玉律!管理理念的导入、经营模式的创新、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已形成互动循环效益链,助推垦区现代大农业快速发展,使粮食产量连年攀上新高。
  培育良种是保证垦区粮食增产的重要环节。以农垦育种中心、红兴隆科研所、九三种业等6家种子科研机构和48家种子经营机构为主体组建的北大荒种业集团,推动了垦区育、繁、加、销一体化的种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的形成。“十五”以来,他们共选育农作物新品种43个,累计推广面积80多万公顷。65座大中型种子加工中心,使这个垦区的种子机械加工率、包衣率、统一供种率达到100%。400余个种子营销网络年销售各类作物原种、良种26万吨,位于全国种子经营管理的前列。
  实行倒计时管理的农时界限被推进到位。每年4月15日前完成小麦播种;5月15日前完成大豆、玉米播种;5月26日前完成水稻插秧。麦茬不整9月地、不起9月垄,10月底前100%达到播种状态;大田和经特作物100%达到秋整地、秋起垄;原垄卡种保持垄型完好。
  基础设施建设为垦区强筋壮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势利导抓住“水”,就等于抓住了发展现代大农业的“牛鼻子”。
  站在红卫农场新建成的别拉洪河橡胶坝拦蓄水工程现场,农场党委书记吴喜春说:应用新技术建成的蓄水坝,拦蓄地表水可为农户灌溉水田8万亩。
  据了解,垦区多年来逐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十五”以来,垦区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均超过4亿元。
  黑龙江垦区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旱不能灌,涝不能排,春涝影响适时播种,秋涝丰产不丰收,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垦区以水利化来保障农业现代化,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在治洪除涝历史上,有历时8年气势恢宏的“三江平原战役”,累计完成土方6000万立方米,开挖干渠44条、支斗渠2100条,修桥52座、涵洞686个。排除渍涝的240万亩耕地,成为三江人民丰衣足食的家园。
  跳跃的数字洗去了北大荒人半个世纪的艰辛和痛楚:目前,垦区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60.6亿元,建成防洪堤坝2828.53公里,建成水库151座,建成万亩以上水田灌区43处,治理涝区2037.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6.3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达2910万亩,占垦区耕地总面积的93%。
  登高俯瞰,千里垦区渠网纵横,蓄水库、排灌站星罗棋布。黑龙江垦区已基本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和水保四大工程体系,建立起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网络化的水利枢纽工程驯服了亘古为害的洪水猛兽,保证了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粮食安全。还有更值得称道的是垦区历时20年完成的“旱改水”攻坚战,在87个水稻农场实施“以稻治涝”战略,大面积种植水稻,使农业的抗灾能力极大增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如今的北大荒,宛如江南稻米之乡:春夏绿畦接天,水波荡漾;秋天稻浪翻滚,香飘四野。 (金晓峰)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09-11-23 9:38:44